收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社长致辞 | 出版社简介 | 帮助中心 
      高级搜索
访问群众出版社

我们是怎样做好派出所基础工作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7/11/10 10:23:52
浏览次数:17955  

  文·吴普学
  
  加强和改进派出所工作是公安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工程,只有把派出所做大、做强、做实,才能顺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治安规律动态演变、民生需求不断升级的新形势。笔者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陕西韩城市公安工作实际,就如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提出几点浅见。

  一、当前韩城市公安局派出所的基本情况
  韩城市总面积1621平方公里,辖8个镇(办)243个行政村,现有常住人口40.3万余人,外来流动人口8万余人。从机构设置看,韩城市公安局现有13个派出所,其中城镇派出所4个、旅游区派出所2个、农村派出所7个。从警力配置看,全市现有派出所民警185人,占全局总警力的32.7%。从社区警务建设看,全市设立社区和农村中心警务室33个,配备社区民警48人,占派出所警力的25.95%。

  二、当前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警力倒挂,资源紧缺。警力下沉和社区民警的足额到位是开展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保障。虽然市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加派出所警力和社区民警配备,但是近年来警力“支出”与警力补充的矛盾仍然很突出,并且在韩城发展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执勤安保牵扯了大量警力。这些实际存在而又无法短时间内解决的难题成为制约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水平全面提升的“瓶颈”。
  二是定位不准,重心偏移。派出所的工作重心在基层,工作方向也是在基层。这从公安部对派出所提出的职责要求中可以解读得很清晰。但目前,不少公安机关仍把打击、破案、完成所谓的硬指标作为评判派出所工作的标准,导致了各职能警种向派出所和社区延伸的业务工作不胜枚举。我们从各个部门加给社区民警的头衔诸如国保干事、出入境联络员、专(兼)职消防民警等就可窥见一斑。甚至为完成所谓的硬指标,有的派出所人为地把基层基础工作和其他业务工作割裂开来,客观上造成了社区民警无暇“沉”到社区,疲于应付各项考核。
  三是考核导向,偏颇粗放。公安考核是指挥棒,引导规范着基层派出所的行为。但现行公安考核评估体系对基层基础工作的负面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对派出所的考核不是以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防控能力提升为评价标准,而是看是否完成破案、打击处理等硬指标,迫使派出所只能放弃自己的“责任田”而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完成考核任务;在立功授奖上,对从事基层基础工作民警的奖励明显失衡,导致派出所民警工作热情不高,基础工作弱化。
  四是素质不高,能力不强。根据社区警务工作的要求,社区民警应当具备“专业警察”和“社区工作者”并以“社区工作者”为主的“双重”能力或素质。而现实情况是,社区民警队伍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加之平时民警接受培训学习的机会少,导致新任社区民警的群众工作能力不强,这也直接制约了社区警务工作效能的提升。  

  三、加强和改进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的对策探讨
  在当前新形势下,派出所工作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应立足实际,改革创新,努力解决和突破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瓶颈”,为新时期公安工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
  一是登高望远,提高认识。解决思想问题要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入手,真正认识到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是实现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要紧紧围绕加强基层基础这一公安工作的中心任务,提高思想认识,坚决克服和排除一切不利于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思想观念、陈规陋习的干扰,把思想和精力真正集中到基层基础工作上来,横下一条心,扭住不放,直到出成效。
  二是明晰职能,理顺关系。派出所的工作重心应恢复到基础防范管控、维护辖区秩序主业上来。要健全完善派出所与专业警种协作配合机制,加强派出所基础工作与专门工作的有机衔接,形成打防互动、基础共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工作格局。
  三是内部挖潜,盘活警力。目前,只有通过建构资源优化高效的警力配置机制,做精机关、做强专业警队、做实派出所,才能提高派出所的综合战斗实力,破解基层派出所发展的“瓶颈”。要做到这些应把握好四个节点:(1)在做强专业队伍方面,做到有取有舍。在县(市)公安局层面,应当把基础投入大、建设门槛高、技术要求专的专门警种做强,从而把派出所难以集中精力办理的案件移交或配合专门警种办理。(2)进一步加强机关部门、专业警队和基层派出所的分工协作,实现从原先单一向基层布置任务、交代责任,转向指导基层、服务基层、捆绑基层转变,从而减轻派出所的压力。(3)守住派出所现有警力底线,严格落实派出所占全局总警力40%的要求,将派出所警力与全局总警力挂钩,实现同步增长。(4)用人所长,大力拓宽知人、识人渠道,通过扬长避短,将民警放到适合其发挥特长的优势岗位,形成优化组合、良性发展的警力格局。
  四是外部借力,分流减负。警力有限,民力无穷。首先,充分调动群防群治力量,把群众的千万双眼睛与耳朵作为警察的眼睛与耳朵。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通过信息公开切实保障群众参与治安防控,切实调动民力补充警力。其次,构建社会应急联动机制,将非警务警情分流出公安工作,依托110报警指挥中心平台,积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抽调法院、人社、卫计、信访、市场监督等职能部门人员,按照“政府牵头、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原则,统一办公,规范程序,对非警务类警情进行分流处置。
  五是考核培训,奖励激励。首先,调整考核机制,以“两率一度”和服务实战为衡量标准,建立符合派出所及社区民警的工作规范和考评规范。其次,将绩效考评结果对应奖惩措施,作为派出所及社区民警队伍评先评优、立功授奖、提拔晋级的主要依据。最后,加强民警能力素质培训,总结、提炼信息化条件下的社区警务先进工作法和技战法,建立师资人才库,通过随岗培训、大比武、示范岗、传帮带等多种途径,使年轻民警尽快成长起来。
  六是优化机制,创新模式。加强基层基础工作,首先,坚持以“双向积分”平台应用和派出所等级评定为抓手,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社区警务战略,牢固树立科技强警和情报引领基层基础工作理念。通过进一步优化警力配置,健全“传统+科技”“人脑+电脑”“脚板+网络”“专门工作+群众路线”工作机制,推动警力下沉,提高以“两口一屋”为主的治安管理水平,实现对“人房物车网”等治安要素的动态管控、对“吃住行消寄”等活动轨迹的精确掌握。其次,积极探索适应动态化社会管理需要的派出所警务运行模式,视治安和警力状况,在城区和较大乡镇派出所实行“三队两室”(社区警务队、案件办理队、巡逻防控队、综合信息研判室、刑事科学技术分室)的警务运行模式;在警力较少的派出所,按照资源共享、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勤务运作的互补融合为重点,以警务效能的聚合升级为目标,探索运行“一警多能、所队合一”的勤务模式,实现“1+1>2”的合成效应。                                      
  七是典型引领,示范带动。按照“一所一品牌、一警一亮点”的建设理念和模式,全力推动基层基础“一所一品牌”创建活动,由全局各派出所和全体社区民警结合单位特点和工作实际,不断在工作中“求新”“用新”和“出新”,全力打造一批具有地域公安特色、在省市“叫得响、有影响、可复制”的亮点品牌。 
  (作者系陕西省韩城市公安局副局长)





编辑:派出所工作----石虹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方 式

Copyright 2007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甲一号  邮编:100038    出版社位置地图
出版社电话:010-83905589  010-83903250(兼传真)  购书咨询:010-83901775  010-83903257
E-mail:zbs@cppsup.com   zbs@cppsu.edu.cn
互联网地址:www.cppsup.com.cn  www.phcpps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