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社长致辞 | 出版社简介 | 帮助中心 
      高级搜索
访问群众出版社

警务实战化角度下的派出所民警培训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8/1/16 10:26:45
浏览次数:5281  

  文·顾世忠
  
  面对复杂严峻的维稳形势和重大安保任务,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公安局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实战,一切服务实战”和“训为用、练为战”的实战化导向,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基层需求”为引领,不断提高基层派出所在职民警的职业素质和队伍战斗力,取得显著成效。然而,纵观目前的派出所民警培训工作,还存在一系列困惑和难题,比如受训民警消极被动、培训工作推动不力等。现笔者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就关于如何在警务实战化视角下推动派出所民警培训谈几点看法。

  
  一、充分认识基层派出所民警培训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一)维稳形势错综复杂,给基层公安执法工作提出了新挑战。以吴江为例,当前,治安整体大局相对平稳,总体形势可控,但影响乡镇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仍不同程度的存在,比如盗窃、诈骗、抢夺等多发性侵财案件面广量大,又如欠薪讨债、环境污染、房屋拆迁等纠纷引发的不安定因素居高不下。而基层派出所作为维稳任务最艰巨、安保力量最集中的一支队伍,在维稳处突方面必须过得硬、冲得上、打得赢,这是当前阶段维稳形势对基层派出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因此,必须通过常态化培训,进一步提高处置突发事件和服务群众能力,为平安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给基层公安执法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在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日新月异的今天,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新理论、新知识不断更新,对公安机关执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专业人才紧缺已经成为当前基层公安工作中亟须破解的一大难题。尤其是网络犯罪,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对开放,且电子证据具有隐含性,给民警打击处理和取证带来不少工作压力。这就需要每位民警加强对网络犯罪案件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及办理流程的掌握,在熟练运用传统侦查方式的同时,敢于打破定式,将新科技、新知识充分运用到业务实战中,推动公安工作跨越式发展。
  (三)法治建设纵深推进,给基层公安执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大力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公民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伴随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获取信息渠道也更加畅通。一些基层民警执法工作中的疏忽或失误也随之被频繁曝光以及“放大”,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当民警的执法活动和日常言行置于监督“放大镜”之下时,只有加强民警培训,提高民警素养,严格要求按照执法细则的规定处警、执法、办案、服务,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执法瑕疵,面对舆论才可以“进可攻、退可守”,有底气喊响“我是人民警察”。

  二、制约派出所民警培训工作的主要因素

  一方面,从受训民警层面来看,存在消极被动的问题。首先是思想缺位,导致参训的积极性不高。对很多青年民警来说,在学习、接受和创新等方面确实存在优势,但思想比较浮躁,容易受外界干扰,培训不在状态,可能简单地把培训当作是工作之余的休闲放松、交朋结友的平台;对中老年民警来说,缺乏对教育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应有的认识,可能认为培训是“花架子”,不如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实用,对实际公安工作并无推动作用。其次是工训矛盾,导致参训的主动性不强。近年来,公安机关通过简化工作流程、减少不必要报表等一系列措施为基层民警减负增效,但在实际工作中,基层民警依旧处于超负荷状态,治安形势日趋复杂,各类案件居高不下,“硬性”任务接连不断。与此同时,还需承担相应的受训任务。因此,不少民警把握不准工作与训练的轻与重,可能会陷入“训练会影响工作”、“干好工作再训练”“培训是软指标,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等思想误区,出现为应付上级指令被动参训、勉强参训等情况。
  另一方面,从培训层面来看,存在推动不力的问题。一是内容“一刀切”。培训内容是制约培训成效的关键。但在培训内容选择上,往往会陷入“全而不实、多而不精”的误区,使教育培训一直在低层次徘徊。同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民警岗位层级、素质高低、年龄大小、经验多寡等多方面的差异,常常会出现“底子薄,不会学”“年龄大了,不好学”“文凭到手,不用学”“已经会了,不必学”等情况。二是施训“一阵风”。培训是个长期性工程,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然而,在现实的培训工作中,不少公安机关急于求成,对培训抱有过高期望,以部署比较分散独立的“飓风式”培训提升民警素质,却反而导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大大影响了实际效果。三是考核“一片红”。可以说,培训工作每年每季度每月都组织,次次口号喊得震天响,但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却没有明显提升。目前,针对民警培训工作的考核一般以定性居多,定量较少,而且比较容易过关。同时,“大好山河一片红,你好我好大家好”“平均主义”“好人主义”大行其道,最终使培训流于形式,实际收获并不明显。

  三、警务实战化角度下推动派出所民警培训工作的路径探析

  (一)强化思维,重视顶层设计,在培训的组织施训阶段体现“精细化”。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统筹考虑上级要求、执法环境、基层需求等诸多因素,科学构建与本地区治安形势相适应的警务实战培训体系,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能力支撑和素质保障。一是做到课程生成与实战需求全对接。广泛征求各基层公安机关培训需求意见,并召开专门会议,分别围绕执法、侦查、宣传、督查等,按照“对象—需求—课程”模式科学生成对接基层实际工作的专题课程,并把体能训练与作风养成教育贯穿始终,实现投入与产出的最佳效益。二是做到战术固化与科学管理同步化。为了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及时收集总结具有指导示范作用的典型案例及技战法,以编辑案例集、规范流程图、拍摄教学片等多种形式进行战术固化,并依托微课程管理平台,供民警学习,实行全警评教。三是做到骨干培养与全警普训相结合。在定期组织全警普训的基础上,注重对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业务骨干进行重点培养,并且加大对参训骨干的使用力度,要求在同步完成日常基础任务的同时,协助开展管理教育、教学组训等工作,从而发挥好“传帮带”作用,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各项公安工作。
  (二)紧扣需求,注重内涵建设,在培训的部署准备阶段注重“实战化”。实战化教学是在职民警培训的重点任务,也是基层所队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必须瞄准实战需求,整合资源,创新载体,不断加强师资教材的建设力度,丰富训练形式,以确保每次培训的质量与效能。一是起步早,措施实,教官队伍支持实战。把教官队伍建设作为加强训练保障、提升训练质量水平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教官资格评审制度和教官评教考核制度,不断提高教官教学研究、教学组织的主动性。同时,按照每个基层一线所队至少有一名兼职教官的要求,将训练工作触角延伸至最小的实战单元,进一步实现培训全覆盖。二是目标明,方向正,训练内容服务实战。以职责任务为导向,以培养完成民警职业情境中的工作任务能力为目标,重点把握社区民警、治安民警、刑侦民警等特点,科学设置在职民警实训课程以及相应的教学情境。同时,定期组织专家和业务骨干进行内容评审,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或删减。三是方法活,效果好,训练形式紧贴实战。逐步突破业务授课和传统理论说教的旧有模式,探索转化“课堂+训练+实战”的新路径,创新推出情景式教学、订单式调训、菜单式教学等模块,并将参与实战时间加大到总课时的70%以上。此外,定期组织教官深入基层所队,广泛开展“手把手”式教学,不断巩固强化在职民警的实战技能。
  (三)优化机制,强化训练成效,在培训的运行评估阶段坚持“科学化”。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吴江区公安局经过充分调研,出台了《吴江区公安局教育训练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中长期计划,并辅以管理、考核机制,形成了各环节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衔接的培训运行机制,使得培训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一是建立领导先训机制。秉承“练兵先练长、训警先训长”理念,紧紧抓住所领导这一关键因素,注重对领导干部的培训,并要求其训练科目成绩必须达到良好以上,充分利用好领导干部的“龙头”效应,进一步激发广大民警的培训热情,从而有效推动在职民警培训持续开展。二是建立战训合一机制。为确保队伍建设的不断跃升,引导基层民警把岗位培训与自身工作发展融为一体,创新实行“轮训轮值、战训合一”训练备勤模式,切实选准轮训切入点,合理优化警力配置,严格规范勤务安排,不断增强轮训轮值民警在应急和巡防勤务中的主体作用。三是建立积分考核机制。制定《基层所队在职民警培训管理办法》,以文件形式明确从学习、训练到最终考核的量化指标,实现全程跟踪问效。同时,为每位民警建立“学习训练手册”,详细记录每位民警参训时间、科目、成绩等情况,以60分为基础分,进行加分扣分计算,其累计分值作为评优评奖、晋职晋级的重要参考。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公安局副局长)
  





编辑:派出所工作----石虹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方 式

Copyright 2007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甲一号  邮编:100038    出版社位置地图
出版社电话:010-83905589  010-83903250(兼传真)  购书咨询:010-83901775  010-83903257
E-mail:zbs@cppsup.com   zbs@cppsu.edu.cn
互联网地址:www.cppsup.com.cn  www.phcppsu.com.cn